由意志,因为混沌现象依然存在于决定论的世界,我们无法预测天气的具体情况,不外乎是我们没有把握到初始条件那些参数精确的值而已。
20世纪初人们发现粒子在量子层面存在不确定性或随机性(测不准原理),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准测量,这似乎与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相矛盾。由于测不准原理的存在,量子力学采用概率解释,即只能预测一个系统在某状态下的概率,而非确定的结果。这种概率本质与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形成鲜明对比。
根据上述可知,在某些复杂的系统中由于测不准原理,无法把握初始条件,那么刚才说的混沌现象似乎不可避免,一些最初始层面的随机能影响到更高层面的随机。混沌原理+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显示这个世界是非决定论式,但是不是就预示着自由意志有出路了呢?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无法精确测量,但是粒子的运动仍受概率限制,例如公式决定我百分之50%在跑步,50%在打球,不过自由意志意味着我可以自由地选,并且我的选择不由其它初始条件加公式所决定,如果能显示我有自由意志在物理世界中的参与,按道理说,我们似乎可以不服从那个百分比 。由此看来,即便量子力学(测不准原理)打败了决定论,不等于就能拯救自由意志,因为取代决定论的,是概率。自由意志的选择变成了一种有定义域的自由取值函数。
随着上世纪大脑扫描和实验技术的发展,神经系统科学用某些有趣的实验为决定论的捍卫者提供了更多弹药。
著名的利贝特实验,旨在探讨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关系,实验发现参与者大脑先产生准备按键动作的脑电波,随后参与者意识到要按动按键,最后手指实际按下按键。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,大脑在做出按键动作之前,会提前0.3秒产生相应的脑电波。这意味着,在参与者意识到要按动按键之前,大脑已经开始准备这一动作。突然之间,就算是如同活动手指这么基础的动作,貌似都是由意识之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