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子学校布置了一篇关于长辈的作文,题目是《我的爷爷》。孙子回家后,一脸迷茫地问他年轻时的事儿,伯公兴奋得像个孩子,眼中闪烁着光芒,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,讲起那些艰苦却又热血沸腾的奋斗岁月,讲自己为了工作错过的年夜饭,一家人围坐桌旁,独缺他的空位;讲错过儿子的生日,满心愧疚只能在事后寄回一个包裹。孙子却听得哈欠连天,眼神游离,最后实在不耐烦,索性在网上拼凑了一篇文章交差,语句生硬,毫无真情实感。伯公无意间看到那满是陌生感的文字,心像被重锤狠狠敲了一下,钝痛蔓延至全身。
他深知,这一切都是年轻时种下的苦果。当年他为了工作,错过了儿子成长路上无数个珍贵的第一次,没有陪他度过懵懂无知的童年,没有在他青春叛逆时给予引导,父子间的交流除了几句例行公事的寒暄便再无其他。如今面对孙子,他同样茫然无措,那些未曾付出的陪伴,让亲情在岁月的磨砺下变得愈发疏离。而他现在能做的,只有在这石凳上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守望,盼着儿孙偶尔施舍的短暂停留,那些炽热的爱啊,被岁月的风无情地堵在了嘴边,消散在空荡荡的老街,徒留满心的遗憾,在黄昏的光影里,无声又无息地蔓延,仿若一曲终了,余音绕梁,却尽是悲凉。
在烟火氤氲的老街坊,邻里家常如潺潺溪流,蜿蜒在每户人家的日常里。隔壁新搬来的婆媳,初到时,婆婆就像自带光芒,热忱得似能驱散一切阴霾,成了街坊邻里间的“人气王”。每日晨光熹微,她准是巷口第一个“报到”的,拉着大伙唠嗑,三句不离自家媳妇:“我家那媳妇哟,生得那叫一个水灵,走哪儿都是一道风景线!还特别贴心,天天忙得脚不沾地,下班回来还记着给我捎点软糯糕点,这福气,我怕是上辈子修来的。”婆婆脸上的笑啊,灿烂得能把皱纹都填满自豪。
我呢,在广告公司的“战场”上冲锋陷阵,工作强度大得常常让我披星戴月。每次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晚归,婆婆总会在门口守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