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中,潇湘馆曾被提及有一封“神秘书信”,信中透露了贾府与皇室的隐秘关联,以及宝玉与黛玉之间从未公开的誓言。
这封信的文字与现存的《红楼梦》正文风格截然不同,被认为是后人杜撰的插文。
贾五的心猛地一颤。
他立刻按照帖子中提供的线索,找到了提及这段文字的古籍影印本。
在图书馆的微卷阅读室里,他捧着那本泛黄的书页,颤抖着翻开了其中的一页。
文字映入眼帘:“潇湘梦尽,山盟犹在。
林氏以一纸遗言托付通灵,寄于后世;宝玉虽迷,却愿以己血立誓,护其一生。”
贾五愣住了。
这段话,不正是他在潇湘馆中对黛玉的最后承诺吗?
而“以己血立誓”,更与他最后在寺庙中以血滴玉的经历如出一辙。
贾五继续查阅更多资料,发现这些“插文”并不仅限于潇湘馆的情节。
在某些清代遗留的家谱中,也出现了与通灵玉有关的隐晦记载。
例如,有一则提到:“玉随人去,命随玉起。
此玉非凡人所有,乃渡魂之物,能断天命。”
这些只言片语看似零散,却在贾五的心中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图景。
他隐隐觉得,自己在红楼世界中所做的一切,的确留下了痕迹。
而这些痕迹,被后人以某种形式记录了下来。
随着研究的深入,贾五逐渐引起了文学界的注意。
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《红楼梦》的论文,题为《从潇湘馆遗稿看红楼梦未解之谜》。
文章中,他详细分析了这些插文与《红楼梦》正文的异同,并大胆提出一种假说:红楼梦的故事或许并非完全虚构,而是与某段真实的历史存在某种奇妙的连接。
论文一经发表,立刻引发热议。
一些学者认为他的观点离经叛道,甚至指责他对经典的过度解读;但也有不少人认为,他的研究为《红楼梦》的解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。
在公众讨论愈演愈烈之时,贾五却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。
尽管他已经成为文学界的焦点,甚至受邀参加多个学术论坛,但他心中的空洞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填补。
一天深夜,他再次翻开《红楼梦》,目光停留在林黛玉病逝的章节。
他轻轻抚摸着书页,低声说道:“林妹妹,我知道你的故事本该如此。
但为何我的出